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Ag官网- AG平台官方网站- AG亚游|续航70公里 评比亚迪小型混动SUV“元”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6:42    次浏览

有消息称比亚迪将会在4月20日的上海车展,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其中“唐”、“宋”、“元”等3款混动SUV将首次亮相。根据笔者独家拍摄的这组比亚迪首款混动SUV“元”的谍照判读,采用成熟的架构和可靠分系统,将会使得这款前驱混动车以极为诱人的价格出现在中国SUV市场。这是2015年1月早些时候,比亚迪发布“元”的官方设想图。前发动机舱进气格栅的亮饰条以及略微上扬的灯眉与S7相似。或许,这张“元”的猜想图将会最接近实车。同时官方还公布“元”的整车尺寸(长宽高分别为4320/1765/1650mm,轴距为2520mm);动力组成(编号为473的1.5排量自然进气发动机+双离合变速器+电动机);驱动模式(全时电四驱);续航里程(50-70公里)等关键信息。就笔者获悉关于“元”的信息来看,将会在这个小型平台搭载3种动力、2种驱动架构。从笔者拍摄的这组“元”的谍照来看,在笔者拍摄这台白色“元”的同时,还停放着一台蓝色车型。通过分析白色“元”的前部组件可分析出,这款搭载1.5自然进气动力的传统车并非混动版。那么“元”将会采用何种动力呢?通过一些渠道获悉,笔者接触到的这2台“元”都是2014年进行试制的。传统版本采用的编号为473的1.5排量自然进气反置式动力,匹配5前速手动变速器。另一台蓝色混动版,搭载的是1.5发动机+电动机(80kw)+电池组件,匹配6前速干式双离合变速器。上图是,2015年3月份爆出的速锐EV动力总成特写。相信传统、混动版“元”上市后根据市场动态,纯电版“元”也将会伺机而发,其动力来源将基于速锐EV车型。上图是比亚迪小型MPV“商”的动力舱特写。几乎与“元”的研发模式一样,“同一平台,多款动力”。而这套1.5自然进气发动机+电动机(80kw)的黄金动力总成,不仅会搭载到“商”、和“宋”上,也将会是比亚迪力推的混动版“元”上。传统版“元”的外后视镜带有辅助转向灯。正在对“元”的电控系统以及发动机多种气候条件下工作状态进行测试ING。正如笔者前文提到测试中“元”的外观,内饰也将具备自G5、S7、“唐”开始的家族化特征。从上图来看,比亚迪十五事业部生产的多功能方向盘将会是“元”的标配。在副驾驶一侧的仪表台张贴着一张表明车辆信息的纸张。出于某种原因,笔者不得不将其标注的信息处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款测试中的“元”,就是搭载传动动力的入门款。 上图是传统版“元”的后悬架特写。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架+螺旋弹簧结构,成本低廉可靠耐用,对于小型前驱SUV而言是足够了。“元”的燃油箱位于车身中部,排气管尾段横向布置在车身后地板下,后轮制动系统为鼓式。这样的结构是不不具备比亚迪“唐”那样布置后驱电机和传动半轴。参照匹配超级电4驱系统的“唐”和“宋”的后悬架结构,搭载4驱系统的“元”后悬架肯定会进化成独立悬架,以便容纳后电机和传动系统。传统动版、混动版和电动版的前驱型“元”为了节省成本仍然会使用扭力梁式后悬架。上图是“宋”的后悬架特写。采用带有副车架和双A臂的独立悬架,后副车架的预留空位可以加装小型轴间电机。上图是“唐”的后悬架特写。后副车架、多连杆、镁铝合金摆臂,意味着成本的提升。虽然,笔者拍摄的这款“元”是搭载传统动力、前轮驱动的入门型,而混动版“元”诸多参数并没有直接获取。但是通过一些琐碎片段重组,或许可以确定“元”系列的各车型的状态。笔者所拍摄的这台测试中的“元”,应该是2014年4月后生产的测试车。上图是比亚迪部门沟通会中流出的,由工程院制作的“元”的参数图表。上图是比亚迪中型混动SUV“宋”的谍照。请注意其D柱以及后侧围的处理方式。笔者有话说:1、比亚迪一直被诟病的外观设计工程院放出“元”的外观效果图,已经与笔者拍摄的测试版“元”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后车门C柱根部上扬的处理手法,短小的C柱和宽大的D柱(C柱与D柱之间将匹配1块仅具备装饰性三角玻璃),与“宋”的后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工程院放出“元”的内饰,与G5、速锐、“宋”的配色以及痕迹相似。从测试车到定装车外观内饰的变化可以看出,比亚迪在继续对核心技术研发投入更多精力的同时,已经认识到“颇具眼缘并被认可的外观和内饰,将会对整车销量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而属于自己风格的家族特征化,或许也将会在这一代混动车上出现。2、比亚迪一直领先的核心技术混动版“元”的测试临近尾声,或可旁证比亚迪在混动技术、电4驱技术的小型化又迈进了一步。可预见“唐”、“宋”、“元”3个级别SUV,都将会与不同排量的汽油机集成混动系统和超级电4驱系统。为了容纳不同尺寸的车身,比亚迪势必要为混动与电4驱系统进行瘦身,并进一步提升整车推进比。电机的质量、电机效能,电池质量甚至电池放电效能等具体参数都要提升。参照“唐”的电机推进比的效能看,尺寸更小的“元”对于自重、续航里程和成本控制将会更苛刻。将车辆做大容易,做小却很难。如果上市后“元”的性能如官方宣传,或许比亚迪在混动电动系统的成熟运用能力与二次开发的自信又迈进了一步。传统版“元”:使用传统动力+MT,主打入门低端SUV市场。其售价或将在6万元起。其对标车型锁定为长安CS35、长城H1以及江淮S3。混动版“元”或细分为3款车型:使用油电混合动力+6DCT+电池组件+后驱电机,主打精品小型SUV市场。当然,为了迎合国人对价格的敏感,混动版“元”将会出现低配前驱车型,去掉后驱动电机降低电池容量,续航里程或将在50-60公里。而中配4驱版,将会在配置上进行让步,保留核心的混合动力+6DCT+电池组件+后驱电机,扣除补贴后售价维持在12-13万元。高配混动版“元”几乎可以被看做是小2号的“唐”。中高配混动版“元”的纯电续航里程提升至70公里。其对标车型为哈佛H2、翼博、本田缤智以及别克昂克拉。电动版“元”:或将在混动版“元”上市后,投石问路在决定是否推出。扣除补贴后其售价很有可能15万元起,综合续航里程200公里。从2014年至2015年,比亚迪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动作看,利用“单一平台,多款动力”的研发模式,最小成本推出针对不同市场的车型。“元”主打小型SUV市场,“宋”在紧凑SUV市场与合资品牌抢夺销量,“唐”的强悍实力树立业界标杆。通过这一连串的组合拳,比亚迪将利用自己掌握核心技术优势,在电动车私人市场普及力度停滞的时期,或许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及客户基数,为日后电动车大范围普及预热。备注:以上笔者所提及的各项数据,各项技术模式,均为笔者自行推测自行撰写,最终数据和整车参数均已比亚迪官方资料为准。